我们为您提供化工资料查询,分享技术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3,4-二羟基苯甲醛用途

规格:99%
包装:1kg
最小购量:1kg
CAS:139-85-5
分子式:C7H6O3
分子量:138.12

原儿茶醛用途

概述【1】
原儿茶醛(protocatechnicaldehyde,PCA),学名为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benzaldehyde),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降解的主要产物之一,常作为质量检测指标控制丹参相关制剂的质量。PCA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活性【1】
1.扩张冠脉和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原儿茶醛是四季青中增加冠脉流量的主要活性成分,扩张冠脉作用是四季青中诸成分中的最强者,对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影响。原儿茶醛能够降低人红细胞胞浆ca2+浓度,并呈剂量依赖性。
2.消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原儿茶醛具有清除的作用。
3.改善微循环:
(1)改善微循环的能力:原儿茶醛能够显著增加微循环障碍大鼠微循环灌流量,作用高峰时问约在给药后20min,作用时间短暂。同时,原儿茶醛能够减少正常红细胞向棘形经细胞转变的数量,并减轻棘形经细胞的形态异常,使细胞聚集程度明显减轻,白细胞伪足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现象少。
(2)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原儿茶醛能抑制白细胞粘附,抑制白细胞趋化游走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NC)产生的活性增高。
4.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培养基中胶原含量的影响:原儿茶醛不仅对系统性硬皮病所致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能显著降低该细胞培养基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
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2】AS是常见多因素诱发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损伤是AS的始动因素,许多炎性刺激因子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都可以造成血管内皮的炎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凋亡会导致内皮失去其完整性,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1.1抑制炎症作用
PCA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PS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ICAM-1)和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高表达,减少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的过度分泌,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并能抑制ERK1/2,JNK和p38分子的活化,其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与介导炎症反应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系密切。PCA能特异性下调TNF-α诱导的VCAM-1和ICAM-1以及可溶解VCAM-1,ICAM-1的释放,并呈剂量依赖;且该浓度(0.15~0.35mmol·L-1)的PCA能降低VCAM-1和ICAM-1的mRNA表达,并呈剂量依赖;PCA能显著抑制U937细胞黏附上调。实验证实PCA抑制TNF-α激活的NF-κB和AP-1DNA位点,呈剂量依赖,其抗炎的作用机制是基于NF-κB,AP-1的介入。

1.2抑制细胞凋亡作用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通过降低NO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引起内皮细胞高表达CD40/CD40L,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凋亡和坏死。PCA对ox-LDL引起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损伤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培养液中NO,NOS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CA抑制CD40蛋白表达增加而保护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D40/CD40L抗炎途径有关,PCA可能通过增加NO,NOS分泌来保护内皮细胞的损伤。PCA能抑制LPS诱导的HUVEC凋亡,并呈浓度依赖;PCA能活化LPS诱导的Caspase-3蛋白酶,但对Caspase-2,Bcl-2/Bax,CytochromeC,Caspase-9,GranzymeB表达均无影响。说明PCA抑制HUVEC凋亡是通过显著抑制Caspase-3活性,并呈剂量依赖;Caspase-3的特异性抑制剂也能保护LPS诱导的细胞凋亡,但PCA与该抑制剂无协同效果。说明PCA能抑制LPS诱导的HUVES凋亡,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

1.3抑制白细胞趋化游走作用
血瘀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tosisobliterans,ASO)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NC)经常处于受刺激状态导致趋化游走活性增强。PCA不但抑制正常的PBMNC,而且也抑制血瘀证患者PBMNC产生IL-8,说明PCA抑制了一个与IL-8产生和应答有关的机制,是抗炎作用另一环节。采用两种体外白细胞趋化游走实验,瘀血证患者PBMNC趋化游走能力较健康人非常显著增强,PCA能显著降低瘀血证及健康人PBMNC趋化游走能力。采用趋化游走实验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等手段,血瘀型组白细胞趋化游走能力增强;其PBMNC产生的IL-8活性增高;PCA抑制白细胞趋化游走和PBMNC产生的IL-8活性增高,这些抑制作用是PCA改善微循环、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一部分。

  上述研究充分证明了PCA在AS防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理活性,主要通过参与MAPK信号转导通路、增加NO和NOS分泌、抑制HUVES凋亡等多条途径干预了AS的发生和发展。
保护心肌细胞作用【2】

2.1减轻钙超载,保护心肌现已证实,因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均与细胞内Ca2+超载有关。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研究表明:缺血后细胞内的无氧代谢导致细胞内pH降低而引发的细胞内Na+超载,进一步引起的Ca2+超载在心肌的缺血性以及再灌注性损伤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荧光探针Fura-2定量分析法,分别测定丹参注射液及其活性成分丹参素、PCA对离体健康成人红细胞胞浆Ca2+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丹参素和PCA均具有降低成人红细胞胞浆Ca2+浓度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二者合并用药,药效相加,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似;而且PCA的钙拮抗作用强于丹参素,红细胞胞浆Ca2+浓度最大抑制率可达80%以上,且无钟形曲线特点。

2.2抗氧化作用
PCA具有邻二酚的母核结构,该药效基团是其显著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研究丹参成分组合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PCA清除1,1-二苯基-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活
性强于丹参素钠和咖啡酸。利用体外抗氧化模型,定量比较丹参药材的代表成分丹参素、PCA、咖啡酸和丹酚酸B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强弱,4种酚性化合物清除·OH的IC50值大小顺序为:丹参素>咖啡酸>PCA>丹酚酸B,表明丹酚酸B的作用最强,PCA的作用次于丹酚酸B,这些成分可能是丹参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活性成分。

抗血栓形成作用【2】
3.1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2(thromboxaneA2,TXA2)是血小板内PGs的代谢产物是血小板钙的载体。前列环素(PGI2)是近年特别受人注意的抗血栓物质,是血管壁PGs的代谢产物,具有强大的扩血管作用和抗血小板聚积作用。PCA体内、体外给药对家兔和大鼠血小板用ADP或凝血酶诱导的聚集以及5-HT释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小板TXA2,所以PCA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与抑制血小板PGs代谢、减少TXA2生成有关,具体部位是PGs代谢系统的环氧化酶的环节。PCA体外及体内给药,对ADP诱导的小鼠、家兔血小板聚集性能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同时对大鼠动脉壁PGs代谢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表现为前列环素活性降低。说明PCA与乙酰水杨酸相似,可能也是通过抑制PGs代谢系统环氧化酶的活性,而呈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PCA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以增加血小板膜的有序排列程度并降低膜流动性。

3.2促进微循环
由于高相对分子质量右旋糖酐(HMWD)能够促使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加,血液流动缓慢,易于形成血栓。利用HMWD造成微循环障碍模型,通过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肢端微循环血流量,发现PCA能够增加微循环血流量,作用高峰时间约在给药后20min,但作用时间短暂,这一特点与PC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与丹参注射液快速而短暂的改善微循环作用相似,因此笔者认为它可能是丹参注射液改善微循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还观察到,PCA通过加速血液流动改善细胞的氧供,能够减少正常红细胞向棘形红细胞转变的数量,并减轻棘形红细胞的形态异常。

参考文献
[1]李强,夏晓晖主编,新编常用中药有效成分手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第465页
[2]张翠英,郭丽丽,王阶.原儿茶醛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3):338-342.